伏莽 fú mǎng

词语解释

《易·同人》:“九三,伏戎于莽。”莽,丛生的草木。后以“伏莽”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。亦指潜藏的寇盗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《易·同人》:“九三,伏戎于莽。”莽,丛生的草木。后以“伏莽”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。亦指潜藏的寇盗。

唐 李德裕 《授王元逵平章事制》:“始擒伏莽之戎,遽拔升天之险。” 清 黄宗羲 《阎公神道碑铭》:“伏莽一发,必不可支。” 孙中山 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方今伏莽时闻,灾荒频见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fú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fú(ㄈㄨˊ)

    ⒈  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    ⒉  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    ⒊  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    ⒋  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    ⒌  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    ⒍  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    ⒎  姓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亻、从犬

    English

   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


  • (mǎ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mǎng(ㄇㄤˇ)

    ⒈  草,密生的草:莽原。草莽。

    ⒉  广大,辽阔:莽苍。莽莽(a.形容原野辽阔,无边无际;b.形容草木茂盛)。

    ⒊  古书上指一种短节竹。

    ⒋  粗鲁,冒失:莽汉。莽撞。鲁莽。

    ⒌  姓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rank grass、rash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

    English

    thicket, underbrush; poisono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