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羲 fú xī

词语解释

(2852—2738 B.C.)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。古帝,即太昊。《白虎通考》:“三皇者,何谓也?伏羲、神农、燧人也”。按:伏羲,亦作“伏戏”、“皇羲”、“宓牺”、“包牺”。风姓。有胜德。始画八封;造书契;教民佃、渔、畜牧。都陈。相传在位115年,传十五世,凡千二百六十载

详细解释

(一)、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。

风姓 。相传其始画八卦,又教民渔猎,取牺牲以供庖厨,因称 庖牺 。亦作“ 伏戏 ”、“ 伏牺 ”。《庄子·缮性》:“逮德下衰,及 燧人 、 伏羲 始为天下,是故顺而不一。”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 伏戏氏 得之,以袭气母。” 汉 扬雄 《法言·问道》:“鸿荒之世,圣人恶之,是以法始乎 伏牺 而成乎 尧 。”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春皇庖牺》:“庖者包也,言包含万象;以牺牲登荐于百神,民服其圣,故曰 庖牺 ,亦曰 伏羲 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“以乐舞教国子” 贾公彦 疏引《孝经纬》:“ 伏牺 之乐曰《立基》。” 唐 杨炯 《少室山姨庙碑》:“ 伏羲 画卦,唯观鸟兽之文。” 清 夏燮 《中西纪事·猾夏之渐》:“兹著书显言:东西万国及我 伏戏 与 中国 之初人尽是邪教子孙,其辱我天下之人。”

英语翻译

one of the earliest legendary rulers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fú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fú(ㄈㄨˊ)

    ⒈  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    ⒉  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    ⒊  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    ⒋  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    ⒌  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    ⒍  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    ⒎  姓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end over、hot seasons、subide、pronate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亻、从犬

    English

    crouch, crawl, lie hidden, conceal


  • (xī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xī(ㄒ一)

    ⒈  〔伏羲〕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,和“女娲”、“神农”并称太古的三皇。简称“羲”,如“羲皇”,“羲炎”(伏羲和炎帝。炎帝即神农),“羲轩”(伏羲和轩辕),“羲黄”(伏羲和黄帝),“羲经”(即《易经》,传说《易经》八卦为伏羲所作),“羲文”(伏羲和文王,传说伏羲画八卦,文王作卦辞)。

    ⒉  〔羲和〕a.“羲氏”、“和氏”,传说中掌天文历法的官吏;b.神话中驾日车的神;c.神话中太阳的母亲;d.中国汉代王莽时所设官名。

    ⒊  姓。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

    English

    ancient emperor; breath, vapo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