烽燧 fēng suì

古时遇敌人来犯,边防人员点烟火(yānhuǒ)报警,夜里点的火叫烽,白天放的烟叫燧。,
(一)、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,白天放烟叫烽,夜间举火叫燧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与城上烽燧相望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本议》:“修塞障,飭烽燧,屯戍以备之。”《明史·王翱传》:“五里为堡,十里为屯,使烽燧相接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乌提督》:“各堞丘熢燧,造火器及击木礌石等具,严察奸谍。”(二)、指战乱。 元 周昂 《晚望》诗:“音书云去北,烽燧客愁西。” 清 冯桂芬 《费树臣饮马长城小影序》:“﹝洎庚申之难﹞侧身波涛烽燧之中。” 郭沫若 《骆驼集·访日杂咏六》:“八年烽燧生灵苦,两弹铀鈈井灶空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fē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fēng(ㄈㄥ)

    ⒈  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:烽火(a.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;b.喻战争或战乱)。烽烟。烽燧。烽火台。烽鼓(烽火和战鼓,指战争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eacon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左形右声

    English

    signal fire; tower where signal


  • (suì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suì(ㄙㄨㄟˋ)

    ⒈  上古取火的器具:燧石。燧人氏(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)。

    ⒉  古代告警的烽火:烽燧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火、遂声

    English

    flintstone; beacon, signal fire; tor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