瘭疮 biāo chuāng

词语解释

瘭疽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瘭疽。

隋 巢元方 《诸病源候论·瘭疮》:“夫小儿瘭疮者,为风热毒气所乘,搏於皮肤乃生瘭,浆溃而成疮,故名曰瘭疮也。 汤氏 《牛黄散淋洗方》治之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瘭疮,读作biāo chuāng,汉语词语,是指瘭疽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iāo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iāo(ㄅ一ㄠ)

    ⒈  〔瘭疽〕手指头肚儿急性发炎化脓的病,严重者会引起末节指骨坏死。中医称“蛇头疔”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疒、票声

    English

    a whitlow


  • (chuā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疮(瘡)chuāng(ㄔㄨㄤ)

    ⒈  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:疮疤。疮口。冻疮。痔疮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sore、tumefaction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疒、仓声

    English

    tumor, boil, sore, wou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