燔柴 fán chái

词语解释

(一)、古代祭天仪式。将玉帛、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。
(二)、烧火用的柴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古代祭天仪式。将玉帛、牺牲等置于积柴上而焚之。

《仪礼·觐礼》:“祭天,燔柴……祭地,瘞。”《尔雅·释天》:“祭天曰燔柴。” 邢昺 疏:“祭天之礼,积柴以实牲体、玉帛而燔之,使烟气之臭上达於天,因名祭天曰燔柴也。”《后汉书·礼仪志上》:“进熟献,太祝送,旋,皆就燎位,宰祝举火燔柴,火然,天子再拜,兴,有司告事毕也。” 清 陶澂 《登恒山》诗:“燔柴有制存 周 典,持节无人出 汉 宫。”

(二)、烧火用的柴。

郭沫若 《骑士·双簧》:“燔柴正要着火的时候,我却得了一番天来的惠雨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燔柴fán chái,汉语词语,释义为古代祭天仪式。烧火用的柴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fá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fán(ㄈㄢˊ)

    ⒈  焚烧:“燔诗书而明法度”。

    ⒉  烤肉使熟:燔肉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火、番声

    English

    to roast; to burn


  • (chái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chái(ㄔㄞˊ)

    ⒈  烧火用的草木:柴草。柴火。柴门。火柴。木柴。

    ⒉  烧柴祭天:“柴于上帝”。

    ⒊  瘦,不松软:柴鸡。柴心儿。

    ⒋  姓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avin、brushwood、firewood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木、此声

    English

    firewood, faggots, fu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