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匼 ē kē

词语解释

犹阿邑。无所可否,曲意迎合。《新唐书·杨再思传》:“居宰相十餘年,阿匼取容,无所荐达。”《新唐书·李齐远传》:“宰相内殿对已, 齐远 常次进,帝与参决大事。既无学,暗于大体,第以甘言阿匼而已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ā ē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ā(ㄚ)

    ⒈  加在称呼上的词头:阿大。阿爷。阿爹。阿罗汉。阿毛。阿婆。阿弟。阿姊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ē(ㄜ)

    ⒈  迎合,偏袒:阿附。阿其所好。阿谀逢迎。

    ⒉  凹曲处:山阿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阝、可声


  • (kē qià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kē(ㄎㄜ)

    ⒈  〔匼匝〕周匝环绕,如“参差树若插,匼匼云如抱。”

    其他字义

    qià(ㄑ一ㄚˋ)

    ⒈  古通“帢”,古代的一种头巾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匚、合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