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应征税赋数。《清会典·户部·免科田地》:“又议准: 山东 曹县 、 利津 、 寿光 三县……额徵粮银一千八百七十两零漕米一百二十餘石,一体照额豁除。” 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莅任·清查之法》:“每年额徵,亦以部核由单,及司核会计册为据。”
额(é)
额(額)
⒈ 人脸头发以下、眉毛以上的部分,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(俗称“脑门子”):额头。额角(
)。⒉ 牌匾:门额。匾额。
⒊ 规定数量:额数。额外。定额。余额。超额。空额。
forehead、quantum、brow、frons
形声:从页、客声
forehead; tablet, plaque; fixed
徵(zhǐ zhēng)
徵
⒈ 古代五音之一。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。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(即简谱“5”)。《周禮•春官•大師》:“皆文之以五聲: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”元•關漢卿《單刀會•第四折》:“五音者,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”
徵
⒈ “征”的繁体字。
⒉ 召集。如:“徵兵”。《史記•卷一•五帝本紀》:“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,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。”
⒊ 責問、詢問。如:“徵詢意見”。《左傳•僖公四年》:“王祭不共,無以縮酒,寡人是徵。”明•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•卷九上•滇遊日記十》:“即徵其地名,據云:為鳳田總府莊。”
⒋ 驗證、證明。《論語•八佾》:“夏禮吾能言之,杞不足徵也。”
⒌ 公開尋求、招請。如:“徵婚”、“徵文”、“誠徵女工”。
⒍ 課取、收取。如:“徵稅”。《周禮•地官•閭師》:“以歲時徵野之貢賦。”《左傳•昭公二十年》:“布常無藝,徵斂無度。”
⒎ 預兆、跡象。如:“吉徵”﹑“凶徵”。《史記•卷四•周本紀》:“夫國必依山川,山崩川竭,亡國之徵也。”
⒏ 姓。如三國時吳國有徵崇。
summon, recruit; musical no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