痱子 fèi zi

词语解释

皮肤病,暑天皮肤上起的红色或白色小疹,很刺痒,常由出汗多、皮肤不清洁等引起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亦作“疿子”。一种夏令常见的皮肤病。由于皮肤不洁、出汗不畅引起。表现为密集的红色或白色小疹。易发于额、颈、上胸、肘窝等多汗部位。有刺痒和灼热感。

宋 周密 《志雅堂杂钞·医药》:“暑天疿子,用王瓜摩之,即消。” 老舍 《骆驼祥子》十一:“身上痒剌剌的像小孩儿在夏天炸了痱子似的。”

英语翻译

sweat rash; miliaria (type of skin disease); prickly heat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fèi féi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fèi(ㄈㄟˋ)

    ⒈  〔痱子〕由于暑天出汗过多,引起汗腺发炎,皮肤表面生出来的小红疹,很痒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féi(ㄈㄟˊ)

    ⒈  古代称偏瘫症:风痱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疒、非声

    English

    heat rash, prickly heat; ulcers


  • (zǐ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zǐ(ㄗˇ)

    ⒈  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
    ⒉  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
    ⒊  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

    ⒋  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
    ⒌  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 )。棋子儿。

    ⒍  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
    ⒎  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
    ⒏  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
    ⒐  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
    ⒑  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
    ⒒  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

    ⒓  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
    ⒔  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

    ⒕  姓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son、child、seed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:像小孩子在襁褓中

    English

    offspring, child; fruit, seed of; 1st terrestrial bran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