吠尨 fèi lóng

词语解释

亦作“ 吠厖 ”。吠叫的狗。语本《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舒而脱脱兮,无感我帨兮,无使尨也吠。” 金 王琢 《七月十五夜看月》诗:“歷树有惊鹊,悄隣无吠厖。” 元 曹伯启 《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》诗之一:“田家桑梓碧幢幢,过客鞭声引吠尨。” 明 刘基 《凉夜》诗:“瀟瀟凉雨泻簷瀧,聒聒鸣蛙似吠厖。”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亦作“ 吠厖 ”。吠叫的狗。语本《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》:“舒而脱脱兮,无感我帨兮,无使尨也吠。” 金 王琢 《七月十五夜看月》诗:“歷树有惊鹊,悄隣无吠厖。” 元 曹伯启 《九日省舅氏郭西独行因书所见》诗之一:“田家桑梓碧幢幢,过客鞭声引吠尨。” 明 刘基 《凉夜》诗:“瀟瀟凉雨泻簷瀧,聒聒鸣蛙似吠厖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吠尨,读音fèi máng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吠叫的狗。

英语翻译

Barking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fèi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fèi(ㄈㄟˋ)

    ⒈  狗叫:吠叫。狂吠。蜀犬吠日(喻少见多怪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give mouth、gnar、snarl、yaff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口、从犬

    English

    bark


  • (lóng máng méng pá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lóng(ㄌㄨㄥˊ)

    ⒈  古同“龙”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máng(ㄇㄤˊ)

    ⒈  多毛的狗。

    ⒉  杂色:“衣之尨服。”

    其他字义

    méng(ㄇㄥˊ)

    ⒈  〔尨茸〕蓬乱的样子,如“孤裘尨尨。”

    其他字义

    páng(ㄆㄤˊ)

    ⒈  古通“庞”,高大:“虎见之,尨然大物也。”

    ⒉  姓。

    English

    shaggy haired dog; varieg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