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案件、方案等做最后的决定:拍板~。
(一)、对问题、事件作出结论或决定。
清 黄宗羲 《答万充宗质疑书》:“即如古文《尚书》,人多疑其伪, 吴草庐 、 归震川 驳之不遗餘力,然终鶻突定案。” 清 李渔 《风筝误·诧美》:“方才的事据贤壻説确然不假,据小女説影响全无,这‘莫须有’三字也难定案。” 毛泽东 《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》:“希望各省区的负责同志回去研究一下,按照实际情况定出一个适当的计划,于两个月内报告中央。那时我们再来讨论一次,最后定案。”
(二)、犹定论。
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八:“ 弇州 史料,凡请 弇州 作传志者,虽中才亦得附名,未请传志者,虽盖代勋名节义,亦所不载,后之耳食者,未可以此为定案也。” 清 唐孙华 《赠赵松一》诗:“ 尼父 著《春秋》,大义揭星汉。功罪无匿情,是非有定案。”
(三)、对案件做最后的判决。
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七回:“ 贾母 不忍,便问 贾政 道:‘你大哥和 珍儿 现已定案,可能回家? 蓉儿 既没他的事,也该放出来了。’”
定案,是指最后确定案件、方案等。
to reach a verdict; to conclude a judgment
定案造句1、后来孟国庆又心惊胆战地经过层层筛选,最后才“三榜定案”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留学生之一。
2、经过前一阶段“入户调查、张榜公示、三榜定案、有报必查”的申购程序,共有390户符合条件的家庭获得了参加公开摇号的资格。
3、节后三榜定案,我家定为贫农,这成分,让我光荣了好多年,也顺利了好多年。
4、从1992年至1998年期间,他们经过严格的“三榜定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