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局部的震动或颤动,伴有造山运动或其他地壳运动
(一)、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急剧变化和地面的震动。古又称地动。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,最早见于《竹书纪年》 帝乙 三年。
《春秋》 文公 九年, 襄公 十六年, 昭公 十九年、二十三年, 哀公 三年以及其他古代文献都有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载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阳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烝,於是有地震。”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七:“ 元帝 大兴 元年四月, 西平 地震。” 毛志成 《啊,黄河长江的子孙》诗:“伟大的中华儿女呵,第一个测出了神秘的地震。”
(二)、比喻社会变动或引起震动的事件。
《人民日报》1965.4.18:“新老殖民主义的脚下,到处发生地震。”
地震,指地球局部的震动或颤动,伴有造山运动或其他地壳运动。语出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阳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烝,於是有地震。”
earthquake
地震造句1) 地震的场面同样令人感动:一位老师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倒塌的房梁,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;一对父母手牵手为孩子撑住了一个活着的希望,自己却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……灾难让生命显得如此脆弱,灾难却也让人们变得坚强。
2) 白雪抚平了地震后大地的创伤,但是单纯的她却在不经意间,更加伤害了受难的人类。
3) 一阵阵新的声浪,一会儿低沉呜咽,严峻地震撼着周围的一切,一会儿尖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