贬官放逐。
(一)、贬官放逐。
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中·宋之问》:“ 之问 再被窜謫,经途 江 岭 ,所有篇咏,传布远近。” 宋 苏舜钦 《诣匦疏》:“又昨见 范仲淹 以刚直忤姦臣,果罹中伤,言不用而身窜謫,甚可悲也。” 明 归有光 《与徐子言书》:“幸当世士大夫犹有怜之者,仅不窜謫。” 郭沫若 《李白与杜甫·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》:“ 唐 代的窜谪之地主要是 岭 南或者 贵州 、 四川 。”
窜谪是汉语词汇,拼音为cuàn zhé,出自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中·宋之问》。
窜(cuàn)
窜(竄)cuàn(ㄘㄨㄢˋ)
⒈ 乱跑,逃走(用于敌军、匪徒、野兽等):窜犯。窜扰。窜逃。窜踞。流窜。抱头鼠窜。
⒉ 放逐:窜逐。
⒊ 修改文字:窜改。窜定(删补改定)。点窜(删减涂改)。
change、flee、scurry
形声:从穴、串声
run away; revise, edit; expel
谪(zhé)
谪(謫)zhé(ㄓㄜˊ)
⒈ 谴责,责备:众人交谪。
⒉ 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,调往边外地方:谪迁。谪降(jiàng )。谪戍。谪居。贬谪。
⒊ 变异:“庚午之日,日始有谪”。
blame、exile
形声:从讠、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