蚌蛤 bàng gé

词语解释

亦作“蜯蛤”。蚌与蛤。长者通曰蚌,圆者通曰蛤。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亦作“蜯蛤”。蚌与蛤。长者通曰蚌,圆者通曰蛤。诗文中常混用以称蚌。

《韩非子·五蠧》:“民食果蓏蜯蛤。”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月望则蚌蛤实,羣阴盈;月晦则蚌蛤虚,羣阴亏。” 汉 班固 《答宾戏》:“宾又不闻 和氏 之璧韞於 荆 石, 隋侯 之珠藏於蚌蛤乎?” 唐 韩愈 《送郑尚书赴南海》诗:“风静鶢鶋去,官廉蚌蛤迴。” 艾芜 《印度洋风土画》:“走,去吃蚌蛤呵, 槟榔屿 的蚌蛤真好。”参阅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介二·蚌》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àng bè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àng(ㄅㄤˋ)

    ⒈  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,介壳长圆形,表面黑褐色,壳内有珍珠层,有的可以产出珍珠:蚌胎(指珍珠)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bèng(ㄅㄥˋ)

    ⒈  〔蚌埠()〕地名,在中国安徽省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mussel、clam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虫、丰声

    English

    oysters, mussels; mother-of-pearl


  • (gé há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gé(ㄍㄜˊ)

    ⒈  〔蛤蜊〕软体动物,壳形卵圆,色淡褐,稍有轮纹,内白色,栖浅海沙中,肉可食。

    ⒉  〔文蛤〕软体动物,略呈三角形,栖近海沙泥中,有黑白两种,幼时称“棋子蛤”。

    ⒊  〔蛤蚧〕爬行动物,土黄色,像壁虎,头大,尾部灰色,有红色斑点。中医用作强壮剂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há(ㄏㄚˊ)

    ⒈  〔蛤蟆〕青蛙和蟾蜍的统称(“蟆”读轻声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clam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虫、合声

    English

    cl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