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“支左詘右”。
(一)、见“ 支左詘右 ”。
拼音:zhī qū注音:ㄓㄧ ㄑㄩ同“ 支左屈右 ”。 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﹝ 养由基 怒﹞曰:‘客安能教我射乎?’客曰:‘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。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而百中之,不以善息,少焉气衰力倦,弓拨矢钩,一发不中者,百发尽息。’”后转为“左支右绌”。亦省作“ 支绌 ”、“ 支诎 ”。谓处境窘促,顾此失彼,穷于应付。 清 魏源 《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》:“始,大吏咸度外待君……及 董公 去,而君始龃龉支诎,惟恳恳敕吏事自备,於是十馀年不迁。” 清 包世臣 《致祈大臣书》:“唯是军兴三载,经费支绌已甚。” 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萧三》:“人手少,经济也极支绌。”参见“ 支左屈右 ”。
支(zhī)
支
⒈ 撑持,伸出,竖起:支撑。支援。体力不支。
⒉ 受得住:乐不可支。
⒊ 领款或付款:支付。
⒋ 调度,指使:支使。支应。支着儿。
⒌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:总支。支流。支离。
⒍ 〔地支〕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
⒎ 量词:一支笔。
branch、pay、prop up、protrude、raise
收
原为会意
disperse, pay; support; branch
诎(qū)
诎(詘)
⒈ 弯曲:诘诎(同“诘屈”)。“诎五指而顿之”。
⒉ 屈服,折服:“公输盘诎”。
⒊ 嘴笨:“辩于心而诎于口”。
⒋ 戛然而止的样子:“扣之,其声清越以长,其终诎然”。
⒌ 尽,穷:“其兵不诎”。
⒍ 短缩。
⒎ 姓。
形声:从讠、出声
bend, stoop, crouch; to yiel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