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象瑱

象瑱 xiàng tiàn

词语解释

古代冠冕两侧下垂结于丝绳上的饰物,以象牙制成,下垂当耳,可以塞耳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古代冠冕两侧下垂结于丝绳上的饰物,以象牙制成,下垂当耳,可以塞耳。

《诗·齐风·著》“充耳以素乎而” 毛 传:“素,象瑱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此言充耳以素,可以充耳而色素者,唯象骨耳,故知素是象瑱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xià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xiàng(ㄒ一ㄤˋ)

    ⒈  哺乳动物,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,多产在印度、非洲等热带地区,门牙极长,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:象牙。象牙宝塔(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、艺术家的小天地)。

    ⒉  形状,样子:形象。景象。气象。现象。想象。象征。万象更新。象声。象形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s、elephant、shape、imitate、seem、look as if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:像大象之形

    English

    elephant; ivory; figure, image


  • (tiàn tián zhè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tiàn(ㄊ一ㄢˋ)

    ⒈  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的装饰物,用玉、石、贝等制成。

    ⒉  美玉:“荣重馈兼金,巡华过盈瑱。”

    ⒊  古通“填”,填充:“金精玉英瑱其里。”

    其他字义

    zhèn(ㄓㄣˋ)

    ⒈  镇压坐席的玉器:玉瑱。

    异体字


象瑱相关词语

象瑱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