拿筷子夹东西吃。
(一)、亦作“ 下筯 ”。用筷子取食;吃。
《晋书·何曾传》:“食日万钱,犹曰无下箸处。” 唐 李白 《寻鲁城范居士见范置酒摘苍耳作》诗:“他筵不下筯,此席忘朝饥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“﹝ 仲舒 长老﹞所食皆蜜也。豆腐、麪觔、牛乳之类,皆渍蜜食之,客多不能下箸。” 宋 周煇 《清波别志》卷中:“京师人家日供常膳,未识下筯食味,非取於市不属饜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九回:“到后来大少爷死了,更是冷一顿,热一顿,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。”
下箸,读xiàzhù,指用筷子夹食物;吃。何曾字颖考,陈国阳夏人也。……武帝袭王位,以曾为晋丞相,加侍中。与裴秀、王沈等劝进。践阼,拜太尉,进爵为公,食邑千八百户。
eat with chopsticks
下箸造句1、邓散木说罢即出门往菜馆叫菜,误以为“盘餐无兼味,客无下箸处”呢。
2、所以宰相“日费万钱,而无下箸处”,不算折他的“草料”,因为他命中注定的草料总量平摊到每顿饭,可以日费万钱。
3、晋代的何曾穷奢极欲,一日餐费万钱,还说无下箸处。
4、但在平定吴国后,他认为天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