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、亦作“诬辞”。亦作“讖辞”。虚假不实之词;言过其实之词。汉 刘向《说苑·贵德》:“捶楚之下,何求而不得,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。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下·李华》:“华 进士时,著《含元殿赋》万餘言,颖士 见而赏之,曰:‘《景福》之上,《灵光》之下。’华 文体温丽,少宏杰之气,颖士 词锋俊发,华 自以所业过之,疑其诬词。”
(二)、特指诬陷之词。明 方孝孺《与郑叔度书》之六:“去年夏,为仇家诬辞所及,幸得脱。”
(一)、亦作“ 诬辞 ”。亦作“ 讖辞 ”。虚假不实之词;言过其实之词。
汉 刘向 《说苑·贵德》:“捶楚之下,何求而不得,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。”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下·李华》:“ 华 进士时,著《含元殿赋》万餘言, 颖士 见而赏之,曰:‘《景福》之上,《灵光》之下。’ 华 文体温丽,少宏杰之气, 颖士 词锋俊发, 华 自以所业过之,疑其诬词。”
(二)、特指诬陷之词。
明 方孝孺 《与郑叔度书》之六:“去年夏,为仇家诬辞所及,幸得脱。”
诬词【注音】:wū cí【释义】:1.亦作"诬辞"。亦作"谶辞"。 2.虚假不实之词﹔言过其实之词。 3.特指诬陷之词。
诬(wū)
诬(誣)
⒈ 人没有做坏事,硬说他做了坏事;把没有的事说成有:诬蔑。诬赖。诬陷。
accuse falsely
形声:从讠、巫声
make false accusation; defame
词(cí)
词(詞)
⒈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:词汇。词书。词典。词句。词序。词组。
⒉ 言辞,话语,泛指写诗作文:歌词。演讲词。誓词。词章。词律(文词的声律)。
⒊ 中国一种诗体(起于南朝,形成于唐代,盛行于宋代。本可入乐歌唱,后乐谱失传,只按词牌格律创作):词人。词谱。词牌。词调(
)。词韵。词曲。vocable、word
形声:从讠、司声
words; phrase, expre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