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 萧何 所制的典制律令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汉 兴,高祖 初入 关,约法三章曰:‘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’蠲削烦苛,兆民大説。其后四夷未附,兵革未息,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姦,於是相国 萧何 攗摭 秦 法,取其宜於时者,作律九章。”唐 杜甫《忆昔》诗之二:“百餘年间未灾变,叔孙 礼乐 萧何 律。”亦省称“萧律”。元 雅琥《上执政四十韵》:“房 谋兼 杜 断,萧 律继 曹 遵。”
(一)、汉 萧何 所制的典制律令。
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 汉 兴, 高祖 初入 关 ,约法三章曰:‘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’蠲削烦苛,兆民大説。其后四夷未附,兵革未息,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姦,於是相国 萧何 攗摭 秦 法,取其宜於时者,作律九章。” 唐 杜甫 《忆昔》诗之二:“百餘年间未灾变, 叔孙 礼乐 萧何 律。”亦省称“ 萧律 ”。 元 雅琥 《上执政四十韵》:“ 房 谋兼 杜 断, 萧 律继 曹 遵。”
萧何律,典故名,典出《汉书》卷二十三《刑法志》。汉萧何所制的典制律令。“于是相国萧何攈摭秦法,取其宜于时者,作律九章。”汉相国萧何采集秦朝法令,选取其中合乎时宜的,制订了九章法律。亦省称“ 萧律 ”。
萧(xiāo)
萧(蕭)
⒈ 即“艾蒿”。
⒉ 冷落,没有生气的样子:萧然。萧瑟。萧索。萧飒。萧森。萧骚。萧疏。萧条。
⒊ 〔萧萧〕a.象声词,形容马叫声或风声,如“风萧萧兮易水寒”;b.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,如“华发萧萧老遂良,一身萍挂海中央”。
⒋ 〔萧墙〕照壁,喻内部,如“祸起萧萧”。
⒌ 姓,如南朝梁有萧统。
desolate、dreary
形声:从艹、肃声
common artemisia; dejected
何(hé hē hè)
何
⒈ 疑问代词(a.什么,如“何人?”b.为什么,如“何必如此?”c.哪样,怎样,如“何不?”“何如?”d.哪里,如“何往?”e.发表反问,如“何乐而不为?”)。
⒉ 副词,多么:何其壮哉!
⒊ 姓。
何
⒈ 古同“呵”,谴责。
何
⒈ 古同“荷”,担。
what、where、who、why
形声:从亻、可声
律(lǜ)
律
⒈ 法则,规章:纪律。法律。定律。规律。清规戒律。律师。
⒉ 约束:律己。
⒊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声音分为六律(阳律)和六品(阴律)。合称“十二律”:律吕(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,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,从低音管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称“律”;成偶数的六个管称“吕”,后来“律吕”作为音律的统称)。
⒋ 旧诗的一种体裁:律诗。
⒌ 姓。
law、restrain、rule
形声:从彳、聿声
statute, principle, regul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