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、亦作“趁韵”。亦作“趂韵”。谓作诗硬凑韵脚,而不顾内容是否得当。
(二)、亦作“趂韵”。见“趁韵”。
(一)、亦作“ 趁韵 ”。亦作“趂韵”。谓作诗硬凑韵脚,而不顾内容是否得当。
唐 张鷟 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 唐 左卫将军 权龙襄 性褊急,常自矜能诗……皇太子宴,夏日赋诗:‘严霜白浩浩,明月赤团团。’太子援笔为讚曰:‘ 龙襄 才子, 秦州 人士。明月昼耀,严霜夏起。如此诗章,趁韵而已。’” 明 冯梦龙 《量江记·江楼玩景》:“[小净]臣 单 趂韵诗就。[诵介]狂风一起波涛大,翻天倒地教人怕,南方嫌他湿低答,北方挑水街上駡。” 清 褚人穫 《坚瓠续集·员音运》:“ 陆鲁望 诗:‘赖得 伍员 骚思少, 夫差 刚免似 荆 壤。’ 宋 人小説,谓 陆 之博学,而误呼 伍员 名,岂趂韵耶?” 周作人 《知堂文集·摆伦句》:“诗我是不懂,但‘自北至南’这种趁韵我觉得没有趣味。”
(二)、亦作“趂韵”。见“ 趁韵 ”。
趁(chèn)
趁
⒈ 利用时间、机会:趁早。趁机。趁势。趁火打劫(趁人家发生火灾时去抢劫,喻在别人危难时乘机去捞好处)。趁热打铁。
⒉ 搭乘:趁车。趁船。
⒊ 逐,追赶:“花底山蜂远趁人”。
⒋ 往,赴:趁墟(赶集)。趁熟(逃荒到丰收之处)。
⒌ 富有:趁钱。趁几身衣服。
⒍ 古同“称”,适合。
take the advantage of、while
乘
形声:左形右声
take advantage of, avail oneself
韵(yùn)
韵
⒈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,即声母以外的部分,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,称“韵母”。如t幔睿绲脑夏甘恰搬ng”,hu幔睿绲脑夏甘恰埃踽ng”:韵文(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,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,包括诗、词、歌、赋等。区别于“散文”)。押韵。韵腹(韵母中主要元音)。韵脚(韵文句末押韵的字)。韵律(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)。
⒉ 和谐而有节奏的:韵白。琴韵悠扬。
⒊ 风度,风致,情趣,意味:风韵。气韵。韵味。
charm、musical sound、rhyme
形声:从音、匀声
rhyme; vow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