谓忧虑人民的疾苦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古之治民者,劝赏而畏刑,恤民不倦。”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今失其劝种之时,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,非圣贤恤民之意也。”宋 司马光《言赈赡流民札子》:“如此处置,欲以为恤民之名,掩人耳目则可矣。”清 朱仕琇《太学生陈君墓志铭》:“彼皆柄国政,戴於民上,其恤民宜也。”
(一)、谓忧虑人民的疾苦。
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古之治民者,劝赏而畏刑,恤民不倦。”《后汉书·陈蕃传》:“今失其劝种之时,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,非圣贤恤民之意也。” 宋 司马光 《言赈赡流民札子》:“如此处置,欲以为恤民之名,掩人耳目则可矣。” 清 朱仕琇 《太学生陈君墓志铭》:“彼皆柄国政,戴於民上,其恤民宜也。”
恤民,汉语词汇。拼音:xù mín释义:谓忧虑人民的疾苦。
恤(xù)
恤
⒈ 对别人表同情,怜悯:恤刑(施刑慎重,不严刑以逼供)。体恤。
⒉ 救济:恤金。抚恤。
⒊ 忧虑:恤恤(忧虑的样子)。
compensate、pity、sympathize
形声:从忄、血声
show pity; relieve, help
民(mín)
民
⒈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民。民主。民国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民(具有国籍的人)。
⒉ 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
⒊ 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民间。民歌。民谚。民风。民情。
⒋ 某族的人:汉民。回民。
⒌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:农民。渔民。
⒍ 非军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
⒎ 同“苠”。
civilian、folk、the people
官
象形
people, subjects, citizen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