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榛藂”。丛生的草木。
(一)、亦作“ 榛藂 ”。丛生的草木。
汉 刘向 《说苑·君道》:“吾猎将以求士也,其榛藂刺虎豹者,吾是以知其勇也。”《后汉书·马融传》:“伐咎鼓,撞华鐘,猎徒纵,赴榛丛。” 唐 韦应物 《复理西斋寄丘员外》诗:“始自疎林竹,还復长榛藂。”一本作“ 榛丛 ”。 宋 曾巩 《拟岘台记》:“然而雨隳潦毁,盖藏弃委於榛藂茀草之间,未有即而爱之者也。”
亦作“ 榛藂 ”。丛生的草木。
榛(zhēn)
榛
⒈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结球形坚果,称“榛子”,果仁可食。木材可做器物。
⒉ 丛杂的草木:榛芜。莽榛。榛薄(草木丛生的地方,引申为指幽僻的地方)。
nut-tree
形声:从木、秦声
hazelnut; thicket, underbrush
丛(cóng)
丛(叢)
⒈ 聚集,许多事物凑在一起:丛生。丛聚。丛密。
⒉ 聚在一起的(人或物):人丛。草丛。丛刊。为丛驱雀(喻不善于团结人,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)。丛祠。
⒊ 姓。
clump、cluster、fascicle、mat、plexus、retia
形声:从一、从声
bush, shrub; thicket; collec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