匈奴 xiōng nú

古族名。战国时,游牧于燕、赵、秦以北地区。秦汉之际曾统一北方草原地区,东汉建武二十四年(48)后,一部分南下依附汉朝,渐习农耕。十六国中的前赵、北凉、夏的统治者大部分是匈奴族人。,
(一)、称 胡 。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。 战国 时游牧于 燕 、 赵 、 秦 以北地区。其族随世异名,因地殊号。 战国 时始称 匈奴 和 胡 。 东汉 光武 建武 二十四年(公元48年)分裂为南北二部, 北匈奴 在公元一世纪末为 汉 所败,部分西迁。 南匈奴 附 汉 , 西晋 时曾建立 汉国 和 前赵国 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xiō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xiōng(ㄒㄩㄥ)

    ⒈  〔匈奴〕中国古代北方的民族。亦称“胡”。

    ⒉  古同“胸”。

    English

    breast, chest, thorax; clamor; the Hsiung Nu 'Huns'


  • (nú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nú(ㄋㄨˊ)

    ⒈  阶级社会中受压迫、剥削、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:农奴。奴隶。奴婢(男女奴仆)。奴颜婢膝。奴性。

    ⒉  像对待奴隶那样地:奴役。奴使。

    ⒊  使人甘受奴役地:奴化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enslave、slave

    相关字词

    仆、主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女、从又

    English

    slave, serva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