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砭 zhēn biān

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,使用方法已失传。“针砭”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,以求改正:痛下针砭。针砭时弊。,
(一)、亦作“鍼砭”。用砭石制成的石针。亦谓针灸治病。 宋 苏轼 《休兵久矣而国益困》:“不忍药石之苦,针砭之伤,一旦流而入於骨髓,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,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。” 宋 周密 《齐东野语·鍼砭》:“古者鍼砭之妙,真有起死之功。” 清 孙枝蔚 《自号浊翁因赋》:“此疾何时瘳,难施鍼砭术。” 张弦 《记忆》:“如果说,今日的痼疾已到了难于针砭的地步,那么,起初的癣疥之患,不就发生于你 秦慕平 这块基本健康的肌肤之上吗?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zhē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针(針)zhēn(ㄓㄣ)

    ⒈  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:针线。

    ⒉  细长像针的东西:时针。

    ⒊  用针扎治病:针灸。

    ⒋  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:针头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cicula、acus、needle、pin、pricker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钅、从十

    English

    needle; pin; tack; acupuncture


  • (biā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iān(ㄅ一ㄢ)

    ⒈  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:砭石。砭针。

    ⒉  用石针扎皮肉治病,引申为刺或规劝:砭灸。针砭(喻指出人的过错,劝人改正)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石、乏声

    English

    stone probe; pierce; counse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