轧琴 zhá qín

词语解释

轧琴,又名轧筝琴,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传统拉弦乐器,大约在唐代出现,后流行于民间,近代少有应用。流行于河北省邯郸市以及豫北晋东南等地区。是地方戏曲武安平调的伴奏乐器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yà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轧(軋)yà(一ㄚˋ)

    ⒈  圆轴或轮子等压在物体上转:轧场(cháng )。轧轹(a.碾,滚压:b.排挤倾轧)。

    ⒉  排挤:倾轧(在一个组织中排挤不同派系的人)。

    ⒊  象声词,形容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响:机声轧轧。

    ⒋  姓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轧(軋)zhá(ㄓㄚˊ)

    ⒈  用机器把钢坯压成一定形状的钢材:轧钢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轧(軋)gá(ㄍㄚˊ)

    ⒈  挤;拥挤。

    ⒉  结交:轧朋友得小心。

    ⒊  结算;核对:轧账。

    ⒋  观察;揣测:轧苗头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make friends、roll、roll steel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


  • (qí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qín(ㄑ一ㄣˊ)

    ⒈  古代弦乐器,最初是五根弦,后加至七根弦(亦称“七弦琴”;通称“古琴”):琴瑟。琴曲。琴师。琴意。抚琴。琴棋书画。

    ⒉  某些乐器的统称:钢琴。月琴。胡琴。口琴。竖琴。小提琴。琴书(曲艺的一种)。弹琴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musical instrument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:像乐器之形

    English

    Chinese lute or guit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