贴米 tiē mǐ

词语解释

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贴补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贴补。

清 冯桂芬 《与许抚部书》:“今则斛不必甚大,公然唱筹计数,七折八扣,而淋尖踢斛捉猪,样盘米、贴米等,尤在其外。”自注:“挑除米色,不出私费,即讲贴米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贴米,读作tiē mǐ,汉语词语,是指因米的成色差而以米贴补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tiē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贴(貼)tiē(ㄊ一ㄝ)

    ⒈  粘,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:贴金。粘贴。剪贴。

    ⒉  靠近,紧挨:贴近。贴切(密合、恰当、确切)。贴心。

    ⒊  添补,补助:补贴。津贴。倒(dào )贴。贴息(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)。

    ⒋  同“帖”。

    ⒌  传统戏剧角色名:贴旦(次要的旦角。简称“贴”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dhibit、allowance、glue、keep close to、paste、stick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贝、占声

    English

    paste to, stick on; attached to


  • (mǐ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mǐ(ㄇ一ˇ)

    ⒈  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:小米。大米。稻米。米珠薪桂(米像珍珠;柴像桂木,形容物价昂贵,生活困难)。

    ⒉  国际长度单位(旧称“公尺”“米突”),一米等于三市尺。

    ⒊  姓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meter、rice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

    English

    hulled or husked uncooked ri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