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.一人首唱,他人相和,互相应答。语出《诗·郑风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倡和清浊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先发声者为倡,后应声者为和。”(2).指以诗词相酬答。 宋 葛立方 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五:“﹝ 陈后主 ﹞与倖臣各製歌词,极於轻荡,男女倡和,其音甚哀。” 元 张寿卿 《红梨花》第三折:“全凭着花月为媒,共佳人倡和传杯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 赵 以寒士,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,供饔飱,彼此倡和。”(3).一人提出主张,他人附和,以相呼应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外内倡和为忠,率事以信为共,供养三德为善,非此三者弗当。” 杜预 注:“不相违也。”《新唐书·宦者传下·田令孜》: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,每建白,必阿邑倡和。” 清 薛福成 《选举论中》:“其后上无明君,朝无是非,诸名士乃争相倡和,树朋党,然上下知畏清议,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。”(4).犹倡随。特指夫唱妇和。 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 河 北人事,多由内政……倡和之礼,或‘尔’‘汝’之。”
(一)、一人首唱,他人相和,互相应答。语出《诗·郑风·萚兮》:“叔兮伯兮,倡予和女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倡和清浊。” 孔颖达 疏:“先发声者为倡,后应声者为和。”
(二)、指以诗词相酬答。
宋 葛立方 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五:“﹝ 陈后主 ﹞与倖臣各製歌词,极於轻荡,男女倡和,其音甚哀。” 元 张寿卿 《红梨花》第三折:“全凭着花月为媒,共佳人倡和传杯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 赵 以寒士,而留余仍住 王公 旧屋,供饔飱,彼此倡和。”
(三)、一人提出主张,他人附和,以相呼应。
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外内倡和为忠,率事以信为共,供养三德为善,非此三者弗当。” 杜预 注:“不相违也。”《新唐书·宦者传下·田令孜》:“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,每建白,必阿邑倡和。” 清 薛福成 《选举论中》:“其后上无明君,朝无是非,诸名士乃争相倡和,树朋党,然上下知畏清议,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。”
(四)、犹倡随。特指夫唱妇和。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 河 北人事,多由内政……倡和之礼,或‘尔’‘汝’之。”
Advocating peace
倡(chàng chāng)
倡
⒈ 发动,首先提出:倡言,倡始。倡议。倡导。提倡。首倡(首先提倡)。
⒉ 古同“唱”,唱和(
)。倡
⒈ 古代称唱戏的人:倡优。
⒉ 古同“娼”,妓女。
initiate、propose
形声:从亻、昌声
guide, leader; lead, introduce
和(hé hè huó huò hú)
和
⒈ 相安,谐调:和美。和睦。和谐。和声。和合(a.和谐;b.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)。和衷共济。
⒉ 平静:温和。祥和。和平。和气。和悦。和煦。惠风和畅。
⒊ 平息争端:讲和。和约。和议。和亲。
⒋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:二加二的和是四。
⒌ 连带:和盘托出(完全说出来)。和衣而卧。
⒍ 连词,跟,同:我和老师打球。
⒎ 介词,向,对:我和老师请教。
⒏ 指日本国:和服(日本式服装)。和文。大和民族。
⒐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:和棋。和局。
⒑ 姓。
和
⒈ 和谐地跟着唱:曲高和寡。
⒉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:和诗。
和
⒈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:和面。和泥。
和
⒈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,或加水搅拌:和药。奶里和点儿糖。和弄。和稀泥。
⒉ 量词,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:衣裳洗了三和水。
和
⒈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,取得胜利。
and、sum、summation、together with、kind、peace
战
形声:从口、禾声
harmony, peace; peaceful, cal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