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科 zá kē

词语解释

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一科。在“经义”、“诗赋”等科之外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一科。在“经义”、“诗赋”等科之外。

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事部三》:“至 荆公 制义兴,而聪明才智之士妥首帖耳……公亦自知其弊也。至我国家,始为不刊之典。且 唐 宋 尚有杂科,而国家则惟有此一途耳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zá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杂(雜)zá(ㄗㄚˊ)

    ⒈  多种多样的,不单纯的:杂乱。杂沓。杂感。杂志。杂货。杂居。杂务。杂品。错综复杂。私心杂念。

    ⒉  混合:夹杂。混杂。杂交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miscellaneous、mixed、sundry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原为形声

    English

    mixed, blended; mix, mingle


  • (kē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kē(ㄎㄜ)

    ⒈  动植物的分类单位:狮子属于猫科。槐树是豆科。

    ⒉  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:科室。财务科。

    ⒊  学术或专业的类别:科目。学科。文科。外科。

    ⒋  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:科举。科甲。科第。登科。

    ⒌  判定(刑罚):科处(chù)。科罚。

    ⒍  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:笑科。科白。

    ⒎  古同“棵”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 branch of academic study、faculty、section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斗、从禾

    English

    section, department, scienc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