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用以征召,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所有文檄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(一)、即檄文。古代用于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。
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 张仪 既相 秦 ,为文檄告 楚 相。”《隋书·韦世康传》:“ 杨玄感 之作乱也,以兵逼 东都 , 福嗣 从 卫玄 战於城北,军败,为 玄感 所摛,令作文檄,辞甚不逊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夫人博极羣书,兼通政治。 文良公 之奏疏文檄等作,每与商定。”
读音:wénxí[call (summons) to war] 古代用以征召,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出处:所有文檄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Wen Jie
文(wén)
文
⒈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:灿若文锦。
⒉ 刺画花纹:文身。
⒊ 记录语言的符号:文字。文盲。以文害辞。
⒋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:文凭。文艺。文体。文典。文苑。文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文采(a.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b.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
⒌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:文化。文物。
⒍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
⒎ 旧时指礼节仪式:虚文。繁文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
⒏ 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:文质彬彬。
⒐ 温和:文火。文静。文雅。
⒑ 指非军事的:文职。文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
⒒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:文言。文白间杂。
⒓ 专指社会科学:文科。
⒔ 掩饰:文过饰非。
⒕ 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:一文不名。
⒖ 姓。
character、civil、gentle、language、paint over、writing
白、武
象形
literature, culture, writing
檄(xí)
檄
⒈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:“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”。檄文。羽檄。檄移(文体名,“檄文”与“移文”的合称。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;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)。
a call to arms
形声:从木、敫(jī)声
call arms; urgenc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