豚蹄 tún tí

词语解释

亦作“豚蹏”。猪蹄子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亦作“ 豚蹏 ”。猪蹄子。

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 髡 曰:‘今者臣从东方来,见道傍有禳田者,操一豚蹄,酒一盂。’”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古赋一》:“谨无豚蹏壶酒,有穰穰满家之祈。” 明 夏完淳 《狱中上母书》:“有一日中兴再造,则庙食千秋,岂止麦饭豚蹄,不为馁鬼而已哉!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青梅》:“ 青梅 偶致其家,见生据石啖糠粥;入室与生母絮语,见案上具豚蹄焉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豚蹄是汉语词汇,拼音tún tí ,出自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tú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tún(ㄊㄨㄣˊ)

    ⒈  〔豚鼠〕哺乳动物,亦称“荷兰猪”、“天竺鼠”。

    ⒉  小猪,亦泛指猪:豚肩。豚蹄。豚儿(谦称自己的儿子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pig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月、豕声

    English

    small pig, suckling pig; suffle


  • (tí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tí(ㄊ一ˊ)

    ⒈  马、牛、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,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:蹄子。蹄筋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hoof、unguis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足、帝声

    English

    hoof; leg of pork; little witch