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八丁兵

八丁兵 bā dīng bīng

词语解释

南北朝 北周 实行过的一种兵制,把境内民丁分八批轮换服役。《周书·武帝纪上》:“三月丙寅,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,率岁一月役。”《资治通鉴·陈文帝天嘉二年》载此事,胡三省 注云:“八丁兵者,凡境内民丁分为八番,递上就役。”

详细解释

(一)、南北朝 北周 实行过的一种兵制,把境内民丁分八批轮换服役。

《周书·武帝纪上》:“三月丙寅,改八丁兵为十二丁兵,率岁一月役。”《资治通鉴·陈文帝天嘉二年》载此事, 胡三省 注云:“八丁兵者,凡境内民丁分为八番,递上就役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ā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ā(ㄅㄚ)

    ⒈  数名,七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捌”代):八面玲珑。八卦(《周易》中的八种基本图形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eight

    造字法

    指事

    English

    eight; all around, all sides


  • (dīng zhē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dīng(ㄉ一ㄥ)

    ⒈  天干的第四位,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:丁是丁,卯是卯。

    ⒉  成年男子。

    ⒊  人口。

    ⒋  从事某种劳动的人:园丁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zhēng(ㄓㄥ)

    ⒈  〔丁丁〕象声词,形容伐木、下棋、弹琴的声音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man、population、fourth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

    English

    male adult; robust, vigorous; 4th heavenly stem


  • (bī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īng(ㄅ一ㄥ)

    ⒈  武器:兵器。兵刃。兵不血刃(兵器上面没有沾血,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)。

    ⒉  战士,军队:兵士。兵卒。兵丁。兵戎相见(指武装冲突)。

    ⒊  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:兵法。兵家。兵机。兵衅(战争的争端)。兵书。兵谏(进谏时以武力要挟,迫使必从)。兵荒马乱。兵贵神速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arms、soldiers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:从丘、从八

    English

    soldier, troop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