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内大官。
(一)、朝臣。
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 汉 廷臣方议削 吴 , 吴王 恐削地无已,因以此发谋,欲举事。” 宋 曾巩 《送丁琰序》:“诸郡守、县令以罪不任职或黜或罢者,相继于外。于是下詔书,择廷臣,使各举所知以任守、令。”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三·三公荐人》:“遣廷臣整理边关粮草。”
廷臣是词语,拼音是tíng chén,释义为朝内大官。
廷(tíng)
廷tíng(ㄊ一ㄥˊ)
⒈ 封建时代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:朝(cháo )廷。宫廷。廷杖。廷试(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)。廷对(a.在朝廷中当众对答;b.科举时代皇帝的殿试)。
形声:从廴、壬声
court
臣(chén)
臣chén(ㄔㄣˊ)
⒈ 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亦包括百姓:臣僚。臣子。臣服。君臣。
⒉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:“王必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
⒊ 古人谦称自己。
⒋ 古代指男性奴隶:臣仆。臣虏。
象形
minister, statesman, offici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