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髽髻”。
(一)、旧时指头发上拢,绾在头顶上或两旁的一种发式。形如握拳,表示未婚女子的身份。
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停了数分鐘时,帘子里面出来一个姑娘,约有十六七岁,长长鸭蛋脸儿,梳了一个抓髻,戴了一副银耳环。”《陕北民歌选·迎春揽工》:“三月里哟三月三, 李大女娃 草窑钻;身铺麦秸头枕砖,抓髻压倒偏又偏。”
抓髻拼音是zhuā jì,释义是旧时指头发上拢。
抓髻造句1、双抓髻,云分瑞彩;水合袍,紧束丝绦。
2、陡然一变,那菩提树化作一道人,挽双抓髻,面黄身瘦,髻上戴两枝花,手中拿一株菩提宝树。
3、其中一人,挽双抓髻,面黄身瘦,髻上戴两枝花。
4、然后就被边上的大人一把揪住抓髻扯了回去,接着嗷嗷哭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