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两代称科举殿试考取一甲(第一等)第三名的人
(一)、看花。
唐 皮日休 《春雨》诗:“野客正閒移竹远,幽人多病探花稀。” 宋 陆游 《初春探花有作》诗:“流落天涯何足道,年年常策探花功。”
(二)、犹采花。喻寻求女子的爱情。
明 陆采 《怀香记·掾房订约》:“前日 春英 到寓所来説,小姐垂盼小生,要求相会。我想潭府深沉,难展探花之手。”
(三)、 宋 以后称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三名。本于 唐 的探花使。
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士人赴殿试唱名》:“伺候上御 文德殿 临轩唱名,进呈三魁试卷,天颜亲覩三魁,排定名姓资次……第一名状元及第,第二名榜眼,第三名探花。”参阅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状元榜眼探花》。
“探花”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。与第一名状元,第二名榜眼合称“三鼎甲”。在唐代的科举时就已经出现。“探花”作为第三人的代称确立于北宋晚期。时至今日,“探花”的称呼仍历久不衰。
see 状元; candidate who came third in the Han-lin examination
探花造句1、 适逢春闱,贾士奇果然如其所言,高中头甲第三,是为探花郎。
2、 这位便是当今探花郎,一等伯子爵,天王老子,神机营大统领兼武器开发局的尚宫名珠名大人。
3、 撑不住?我听说探花郎也颇为玉树临风,虽然比不上这个貌似潘安、雅人深致,www.zxzidian.com但是当驸马么也勉强可以。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