虱瘤 shī liú

词语解释

亦作“蝨瘤”。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亦作“蝨瘤”。虱子寄生在肌肤上所形成的瘤。

宋 洪迈 《夷坚丁志·颊瘤巨虱》:“ 临川 人有瘤生颊间,痒不復可忍,每以火烘炙,则差止;已而復然,极以患苦。医者告之曰:‘此真虱瘤也,当剖而取之。’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虫二·人虱》﹝集解﹞引 徐铉 《稽神录》:“ 浮梁 李生 背起如盂,惟痒不可忍,人皆不识。医士 秦德立 云:此蝨瘤也。以药傅之,一夕瘤破,出蝨斗餘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shī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shī(ㄕ)

    ⒈  寄生在人、畜身上的一种小虫,吸食血液,能传染疾病:虱子。头虱。视虱如轮(表示大与小的相对性,或洞察精微的意思)。精贯虱心(赞美某人技艺的高超)。

    ⒉  喻寄生作恶的人或有害的事物:虱官(害国害民的官吏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cootie、louse

    造字法

    会意

    English

    louse; bug; parasite


  • (liú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liú(ㄌ一ㄡˊ)

    ⒈  身体组织增殖生成的赘生物,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:瘤子。肉瘤。肿瘤。根瘤。瘤胃(反刍动物的胃的一部分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url、hump、knurl、nubble、tumour、lump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疒、留声

    English

    tumor, lump, goi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