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历代王朝利用水道运输粮食,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。
(一)、旧指从水路运输粮食,供应京城或军需。
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刺复》:“ 涇 淮 造渠,以通漕运。” 晋 王羲之 《与尚书仆射谢安书》:“今事之大者未布,漕运是也。” 宋 陆游 《知兴化军赵公墓志铭》:“抵公去,所发漕运四十万緡,不费一钱。” 宋 高承 《事物纪原·利源调度·漕运》:“ 秦 伐 匈奴 ,令天下飞芻輓粟,此漕运之始也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:“五八四年, 隋文帝 令 宇文恺 率水工开凿 广通渠 ,引 渭水 自 大兴城 ,东至 潼关 ,长三百余里,漕运便利。”
to ship grain as tax; (old) to transport by water
漕运造句1、之美誉,明末扬州占漕运、盐务、河务三大要政之利,成为漕运枢纽和全国最大的盐业经销中心,四方豪商大贾鳞集麋至。
2、光绪二十三年初,重情重义的黄金祥,遵曹大帅临终之嘱解甲还乡,并与大帅之子合营漕运,又在家乡开办“祥德厚”米面庄。
3、唐初漕运,岁不过二十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