鬐鬣 qí liè

词语解释

(一)、亦作“鬐鬛”。鱼、龙的脊鳍。
(二)、借指马。
(三)、兽畜的鬃毛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亦作“鬐鬛”。鱼、龙的脊鳍。

《文选·木华<海赋>》:“巨鳞插云,鬐鬣刺天。” 李善 注引 郭璞 《<上林赋>注》:“鰭,鱼背上鬣也。” 唐 刘禹锡 《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》诗:“蛟龙露鬐鬛,神鬼合变态。” 宋 孔平仲 《和常父望吴亭》:“游龙出鬐鬣,怒马轩颈项。” 清 孙枝蔚 《蠹鱼》诗:“每思作檄先讨蟫,鬐鬛虽小网须深。”

(二)、借指马。

唐 杜荀鹤 《投江上崔尚书》诗:“若许登门换鬐鬛,必应辛苦事风雷。”

(三)、兽畜的鬃毛。

清 龚自珍 《卢公神道碑铭》:“天禄辟邪,鬐鬣飞颺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鬐鬣,拼音为qí liè。汉语词语,是指鱼、龙的脊鳍。也借指马兽畜的鬃毛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qí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qí(ㄑ一ˊ)

    ⒈  鬃毛:“毛周其体,长如马鬐。”

    ⒉  古通“鳍”。

    English

    horse's mane; fins


  • (liè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liè(ㄌ一ㄝˋ)

    ⒈  马、狮子等颈上的长毛:鬣鬃。刚鬣。

    ⒉  鱼颔旁小鳍。

    ⒊  〔鬣狗〕哺乳动物,外形略像狗,头比狗的头短而圆,毛棕黄或棕褐色,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斑点,多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,吃兽类尸体腐烂的肉。

    ⒋  扫帚的末端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mane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髟、鼠声

    English

    horse's mane; fin; human whisker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