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、为别人所著的书做校订的工作。
(二)、一部书有两种或几种本子,拿一种做底本,参考其他本子,加以校订。
(一)、参照比较;参照校勘。常指为别人所著之书做校订工作;或以一书的一种本子做底本,参考其他本子加以校订。
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音辞》:“共以帝王都邑,参校方俗,考覈古今,为之折衷。”《宋史·选举志四》:“削去重复,补其闕漏,参校详议。” 清 俞樾 《古书疑义举例·古书传述亦有异同例》:“以《齐语》参校,改易之迹显然矣。” 阿英 《版本小言》:“这就有搜集多种版本来互相参校的必要了。”
参校,指参照比较;参照校勘。语出北齐 颜之推 《颜氏家训·音辞》:“共以帝王都邑,参校方俗,考覈古今,为之折衷。”
to proofread; to revise one or more editions of a text using an authoritative edition as a source book; to editorially revise a text
参校造句1、 我不过是一个小参校,不是长官。
2、 本书以耕书屋刊本为底本,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参校。
3、 聊以余日,试推其旨,参校旧器,及古夹钟玉律,更制新尺,以证分毫,制为四器,名之为通[造 句 网]。
4、 仍尽取其书,参校太史有无,以补遗阙。
5、 僧垣乃参校徵效者为《集验方》十二卷,又撰《行记》三卷,行于世。
6、 宋人又另觅得隶古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