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说 qū shuō

词语解释

邪曲之说;不符合常理的解说;偏颇的言论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片面之说。

《管子·宙合》:“是故辩于一言,察于一治,攻于一事者,可以曲説而不可以广举。” 尹知章 注:“一曲之説。”

(二)、邪曲之说。

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:“陛下宜垂明听,发圣意,屏羣小之曲説,述五经之正义。”《梁书·许懋传》:“此纬书之曲説,非正经之通义也。”《清史稿·张煌言传》:“凭陵风涛,纵横锋鏑,今踰一纪矣,岂復以浮词曲説动其心哉?” 鲁迅 《南腔北调集·论翻印木刻》:“所辩护的只是连环图画可以成为艺术,使青年艺术学徒不被曲说所迷,敢于创作,并且逐渐产生大众化的作品而已。”

(三)、不合常理的解说。

清 杭世骏 《质疑·春秋问目答冯成章杨纶》:“以美恶不嫌同词解之,曲説也。” 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丛钞·为人后者不入》:“后人不达此意,而説此记者,皆曲説不通矣。”

(四)、犹细说。

明 杨慎 《鸢飞鱼跃》:“ 陈公 此言凿凿乎圣贤之真传,不待曲説旁喻而切於日用,是真知道明理之学也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◎ 曲说 qūshuō【释义】[one-sided version] 邪曲之说;不符合常理的解说;偏颇的言论;辗转、委婉的游说、劝说。【出处】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三回:“却说韩融曲说傕、汜二贼。二贼从其言,乃放百官及宫人归。”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qū qǔ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曲(麯、麴)qū(ㄑㄨ)

    ⒈  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:弯曲。曲折(zhé)。曲笔(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、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;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)。曲肱而枕。曲尽其妙。

    ⒉  不公正,不合理:曲说。曲解(jiě)。委曲求全。

    ⒊  弯曲的地方:河曲。

    ⒋  偏僻的地方:乡曲。

    ⒌  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:酒曲。曲霉。

    ⒍  姓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qǔ(ㄑㄨˇ)

    ⒈  能唱的文词,一种艺术形式:曲艺。曲话。

    ⒉  歌的乐调:曲调(diào)。曲谱。异曲同工。曲高和()寡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end、bent、crooked、melody、music、song、wrong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


  • (shuō shuì yuè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说(説)shuō(ㄕㄨㄛ)

    ⒈  用话来表达意思:说话。说明。演说。解说。

    ⒉  介绍:说合(a.从中介绍;b.商议;c.说和。“合”均读轻声)。说媒。

    ⒊  言论,主张:学说。著书立说。

    ⒋  责备:数说。

    ⒌  文体的一种,如韩愈的《师说》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说(説)shuì(ㄕㄨㄟˋ)

    ⒈  用话劝说别人,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:游说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说(説)yuè(ㄩㄝˋ)

    ⒈  古同“悦”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say、speak、talk、tell、explain、persuade、theory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道、讲、谈、叙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讠、兑声

    English

    speak, say, talk; scold, upbrai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