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通的学者。
(一)、博通的学者。
唐 李绛 《请崇国学疏》:“儒硕解散,国学毁废,生徒无鼓篋之志,博士有倚席之讥。” 明 李东阳 《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蹟》:“ 理宗 号为崇尚儒硕,而 真 魏 二贤贬逐不暇,则其为治可知矣。” 清 邓显鹤 《例授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》:“近时儒硕,又厌薄 程 朱 ,务争胜于一名一物,拾末而遗本。”
儒硕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是rú shuò,是指博通的学者。
儒(rú)
儒
⒈ 指读书人:儒生。腐儒。通儒(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)。儒林(儒者之林,旧指学术界)。儒雅(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)。
⒉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、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:儒家。儒教(即“孔教”)。儒士。儒术。儒学。
⒊ 古同“懦”,懦弱。
形声:从亻、需声
Confucian scholar
硕(shuò shí)
硕(碩)
⒈ 〔硕士〕学位名,高于“学士”。
⒉ 大:硕老。硕材。硕学(博学,亦指博学的人)。硕壮。硕果累累(喻巨大的成绩)。硕大无朋(形容无比的大)。
硕(碩)
⒈ 古同“石”,形容坚固。
large
形声:从页、石声
great, eminent; large, bi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