翅膀被摧残,比喻失意或失败:铩羽而归。
(一)、摧落羽毛。常比喻不得志。
唐 柳宗元 《简吴武陵》诗:“鎩羽集枯干,低昂互鸣悲。” 清 孔尚任 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提携,鎩羽忽高飞,剑出 丰城 狱底。” 严复 《救亡决论》:“千万旅进,人皆鎩羽,我独成龙,是冥冥中之鬼神,又许我为儒也。”参见“ 鎩羽暴鳞 ”。
铩羽之意为伤了翅膀,比喻失意,毛羽伤残,不能高飞。比喻人受摧残而失志。
铩(shā)
铩(鎩)shā(ㄕㄚ)
⒈ 古代一种长矛。
⒉ 摧残,伤残:铩羽(羽毛掉落,喻失意受挫折)。铩羽之鸟。
形声:从钅、杀声
moult
羽(yǔ)
羽yǔ(ㄩˇ)
⒈ 鸟的毛:羽毛。羽绒。羽书。羽衣。羽扇。羽族(指鸟类)。羽旗。羽檄(羽书)。
⒉ 鱼类或昆虫的翅膀,道教传说中指会飞的仙人:羽翼。羽翰(翅膀)。羽士(a.会飞的仙人;b.道士)。
⒊ 箭上的羽毛,借指箭:羽猎。
⒋ 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6”。
feather、plume
象形
feather, plume; wings; rad. 1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