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逃 bū táo

词语解释

(一)、逃亡;逃窜。
(二)、逃亡的罪人;流亡的人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逃亡;流亡。

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。” 孔 传:“马牛其有风佚,臣妾逋亡。”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:“军败身辱,逋逃出走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欲逋逃,又恐怕诸军笑。” 洪深 《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》第六章三:“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。”

(二)、逃亡的罪人;流亡者。

《书·牧誓》:“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,是崇是长,是信是使,是以为大夫卿士。” 孔 传:“言 紂 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之罪人信用之。” 汉 扬雄 《百官箴·光禄勋箴》:“忘其廊庙,而聚夫逋逃。” 唐 杜甫 《遣遇》诗:“奈何黠吏徒,渔夺成逋逃。”

(三)、谓藏纳。

杨笃生 《新湖南》第四篇:“国家之政治机关,乃吾国民建设大社会之完全秩序,非政府之所得藪逋逃而凭狐鼠也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逋逃是汉语词汇,拼音bū táo ,出处《儒林外史》。

英语翻译

abscond; flee; runaway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ū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ū(ㄅㄨ)

    ⒈  逃亡:逋逃。逋迁。逋荡。

    ⒉  拖欠:逋负。逋租。逋债。

    ⒊  拖延:逋留(逗留)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辶、甫声

    English

    flee, run away, leave debt unsettled


  • (táo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táo(ㄊㄠˊ)

    ⒈  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:逃跑。逃敌。逃匿。逃遁。逃逸。

    ⒉  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:逃避。逃难(nàn )。逃汇。逃税。逃世(避世)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escape、flee、dodge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遁、追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辶、兆声

    English

    escape, flee; abscond, dod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