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、逃亡;逃窜。
(二)、逃亡的罪人;流亡的人。
(一)、逃亡;流亡。
《书·费誓》:“马牛其风,臣妾逋逃。” 孔 传:“马牛其有风佚,臣妾逋亡。”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:“军败身辱,逋逃出走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二:“欲逋逃,又恐怕诸军笑。” 洪深 《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》第六章三:“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。”
(二)、逃亡的罪人;流亡者。
《书·牧誓》:“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,是崇是长,是信是使,是以为大夫卿士。” 孔 传:“言 紂 弃其贤臣而尊长逃亡之罪人信用之。” 汉 扬雄 《百官箴·光禄勋箴》:“忘其廊庙,而聚夫逋逃。” 唐 杜甫 《遣遇》诗:“奈何黠吏徒,渔夺成逋逃。”
(三)、谓藏纳。
杨笃生 《新湖南》第四篇:“国家之政治机关,乃吾国民建设大社会之完全秩序,非政府之所得藪逋逃而凭狐鼠也。”
逋逃是汉语词汇,拼音bū táo ,出处《儒林外史》。
abscond; flee; runaway
逋逃造句1、叛亡入境,辄加拥护;逋逃出界,必遣穷追。haO86.com
2、慕仙求道,齐荣辱、等生死,成为他仕途失意和荒山卧病后的思想逋逃薮,他试图以此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。
3、今天下平一,海内晏如,宜令人悉城居,田随近给,使强弱相容,力役兼济,穿窬无所厝其奸宄,萑蒲不得聚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