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之无愧;当得起(多跟“为”或“是”连用):郑成功不愧为一位民族英雄。,
(一)、亦作“ 不媿 ”。不感到羞愧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於天,俯不怍於人。”《汉书·田儋传》:“吾亨人之兄,与其弟併肩而事主,纵彼畏天子之詔不敢动摇,我独不媿于心乎?”(二)、引申谓当得起某种称号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你姐姐固是絶代佳人,小生也不愧今时才子。” 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十九:“ 柳惠光 听到这里,觉得 严律师 真不愧是个刀笔吏,说话一针见血。”
不愧造句
1. 内不愧心,外不负俗。出自:三国·魏·嵇康《卜疑集》对己无所愧疚,对外不违时尚。嵇康
2. 仰不愧天,俯不愧地,内不愧心。
3. 仰不愧天,俯不愧人,内不愧心。韩愈
4. 不愧于人,不畏于天。出自:《诗经·小邪·何人欺》对人问心无愧,对天不存畏惧。即立身处世正大光明。诗经
5. 岂能尽如人意,但求不愧我生。出自:清·金缨《格言联璧·接物》很难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