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披鬀”。削发出家。
(一)、亦作“ 披鬀 ”。削发出家。
《景德传灯录·志闲禅师》:“姓 史氏 ,幼从 柏巖禪师 披剃,二十受具。”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祝发买葬》:“我当初早披剃入空门也,做个尼姑去,今日免艰辛。” 清 东轩主人 《述异记·视鬼》:“遂披剃为僧,至今尚在。” 苏曼殊 《题<拜伦集>》诗序:“予早岁披鬀,学道无成,思维身世,有难言之痛!”
披剃造句1、譬诸家有十子,或披剃出家,或博弈饮酒,虽一则求道,一则无赖,其善恶之性质迥殊,要之不顾父母之养,为名教罪人则一也。
2、弱冠之岁,诣打鼓岩元亨寺,礼开专和尚披剃。
3、望长老收录,大慈大悲,看赵某薄面,披剃为僧。
4、惟有许宣情愿出家,礼拜禅师为师,就雷峰塔披剃为僧。
5、至金元时,白玉峰披剃入山,得此十八手,乃融合变化,增为一百十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