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谅 bù liàng

词语解释

(一)、不相信。
(二)、不信实,不诚实。
(三)、谓不拘于小信。
(四)、不体谅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不相信。

《诗·鄘风·柏舟》:“汎彼柏舟,在彼中河。髧彼两髦,实维我仪,之死矢靡它,母也天只,不谅人只。” 毛 传:“谅,信也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惟此党人之不谅兮,恐嫉妬而折之。” 汪瑗 集解:“不谅谓不信己琼佩之美也。”

(二)、不信实,不诚实。

汉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守位以仁,不恃隘害,苟民志之不谅兮,何云巖险与襟带。”

(三)、谓不拘于小信。

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君子贞而不谅。”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:“君子之人正其道耳,言不必小信。” 晋 袁宏 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贞而不谅,通而能固。”

(四)、不体谅。
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于去恶》:“兄诚不谅我之深矣。欲不言,则此心无以自剖,骤言之,又恐惊为怪异。奈何?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不谅,读音bù liàng。解释为不相信,不信实,不诚实,不体谅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ù fǒu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ù(ㄅㄨˋ)

    ⒈  副词。

    ⒉  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
    ⒊  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
    ⒋  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
    其他字义

    fǒu(ㄈㄡˇ)

    ⒈  古同“否”,不如此,不然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no、not

    相关字词

    没有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

    English

    no, not; un-; negative prefix


  • (lià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谅(諒)liàng(ㄌ一ㄤˋ)

    ⒈  宽恕:谅解(jiě)。谅察。体谅。见谅。原谅。

    ⒉  信实:谅直(诚信正直)。

    ⒊  推想:谅必。谅已上车。

    ⒋  固执,坚持成见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forgive、understand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讠、京声

    English

    excuse, forgive; guess, presu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