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菩提

菩提 pú tí

词语解释

佛教音译名,指觉悟的境界

详细解释

(一)、佛教名词。梵文Bodhi的音译。意译“觉”、“智”、“道”等。佛教用以指豁然彻悟的境界,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。

《百喻经·驼瓮俱失喻》:“凡夫愚人,亦復如是,希心菩提,志求三乘。”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婆罗痆斯国》:“太子六年苦行,未证菩提。” 明 陈汝元 《金莲记·郊遇》:“堪笑世人懵懂,不识菩提路径。”

(二)、树名。即菩提树。

唐 封演 《封氏闻见记·蜀无兔鸽》:“娑婆树一名菩提,叶似白杨, 摩伽陀那国 所献也。” 张长 《泼水节·孔雀舞》:“你营巢吧,公社礼堂前面,是一棵枝叶茂盛的菩提。”参见“ 菩提树 ”。

百度百科释义

“菩提”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,意思是觉悟、智慧,用以指人忽如睡醒,豁然开悟,突入彻悟途径,顿悟真理,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。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,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,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。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,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。梵语bodhi,巴利语同。意译觉、智、知、道。广义而言,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。即佛、缘觉、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。此三种菩提中,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,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译作无上正等正觉、无上正遍智、无上正真道、无上菩提。

英语翻译

bodhi; 梵Bodhi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pú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pú(ㄆㄨˊ)

    ⒈  〔菩提〕a.佛教指豁然开朗的彻悟境界,又指觉悟的智慧和途径;b.常绿乔木,树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胶。原产于印度。

    ⒉  〔菩萨〕a.佛教指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,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,地位仅次于佛的人;b.泛指佛和某些神;c.喻慈善的人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上形下声

    English

    herb, aromatic plant


  • (tí dī dǐ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tí(ㄊ一ˊ)

    ⒈  垂手拿着有环、柄或绳套的东西:提壶。提灯。提篮。提包。提盒。提纲挈领。

    ⒉  引领(向上或向前等):提心吊胆。提升。提挈。提携。

    ⒊  说起,举出:提起。提出。提醒。提倡。提议。提名。提案。提要。

    ⒋  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:提审。提犯人。

    ⒌  率领,调遣:提兵。

    ⒍  取出:提取。提货。

    ⒎  汉字笔形之一,即挑。

    ⒏  舀取油、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:油提。酒提。

    ⒐  古代鼓名:“师帅执提”。

    ⒑  姓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dī(ㄉ一)

    ⒈  〔提防〕小心防备。

    其他字义

    dǐ(ㄉ一ˇ)

    ⒈  投掷:“荆轲废,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”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ring up、carry、lift、mention、raise、refer to、tote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扌、是声

    English

    hold in hand; lift in ha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