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、承受。
(二)、指受于自然的品性或资质。
(一)、亦作“禀受”。犹承受。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。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各有其自然之势,无稟受於外。” 汉 王充 《论衡·气寿》:“非天有长短之命,而人各有稟受也。” 唐 韩愈 《秋怀》诗之二:“运行无穷期,稟受气苦异。” 金 王若虚 《臣事实辨》:“ 浩 问 刘惔 ,自然无心於禀受,何为善人少恶人多?”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吏部二·士大夫癖性》:“盖好尚悬絶,各出稟受,何必尽同。”
禀受,读音bǐng shòu,汉语词语,指旧常指受于自然的体性或气质。
禀受造句1、精,泛指人体一切营养物质,有先天与后天之分,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,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。
2、冲脉,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海,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濡养。
3、所以有人一出生,就很善良,有的却很顽劣,此皆是前世所种因不同,今世所禀受亦不同。
4、禀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