秉彝 bǐng yí

词语解释

持执常道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持执常道。

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” 毛 传:“彝,常。” 朱熹 集传:“秉,执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上》引作“秉夷”。 唐 独孤及 《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谥议》:“协恭秉彝,动罔违德。” 清 方苞 《为秦门高贞女纠举本引》:“天属之情,秉彝之性,惟遘閔凶、备危苦而后庶一见之。” 李大钊 《民彝与政治》:“吾民宜固其秉彝之心田,冒万难以排去其摧凌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秉彝,汉语词汇。拼音:bǐng yí释义:持执常道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ǐng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ǐng(ㄅ一ㄥˇ)

    ⒈  拿着,持:秉烛。

    ⒉  掌握、主持:秉正。秉公。

    ⒊  古代容量单位,一秉合十六斛。

    ⒋  姓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grasp、hold、control

    造字法

    象形:像手拿禾穗

    English

    grasp, hold; bundle; authority


  • (yí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yí(一ˊ)

    ⒈  古代盛酒的器具,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:彝器。彝鼎。彝尊。

    ⒉  常理,法理:彝训(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)。彝伦。彝常。彝章。

    ⒊  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四川省、云南省和贵川省:彝族。彝人。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系、双手持米,(jí)声

    English

    yi; tripod, wine vessel; ru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