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、怎堪;怎能禁受。
(二)、犹言兼之;何况。
(一)、怎堪;怎能禁受。
唐 李端 《溪行遇雨寄柳中庸》诗:“那堪两处宿,共听一声猿。” 宋 张先 《青门引·春思》词:“那堪更被明月,隔墙送过秋千影!” 明 韩洽 《铁马》诗:“那堪簷宇下,又作战场声。”
(二)、犹言兼之;何况。
宋 柳永 《雨霖铃》词:“多情自古伤离别。更那堪、冷落清秋节。” 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不惟道生得箇庞儿美,那堪更小字儿得愜人意。”
那堪 nà kān 或 nǎ kān解词那,古通“哪”,即“哪能”“怎能”“如何能”。堪,在此意为“忍受”“承受”“经受”“担当得起”。那堪:即“哪能承受”“哪能忍受”或“怎能经受”。在古文中,往往亦有“何况”含义,如“更那堪”“又那堪”“却那堪”,均有愈加不能承受之意。
那堪造句1、 自别后遥山隐隐,更那堪远水粼粼。见杨柳飞绵滚滚,对桃花醉脸醺醺。透内阁香风阵阵,掩重门暮雨纷纷。
2、 那堪花满枝,翻作两相思。玉箸垂朝镜,春风知不知?
3、 幽谷那堪更北枝,年年自分着花迟。高标逸韵君知否,正是层冰积雪时。陆游
4、 离肠未语先断,算犹有凭高望眼。更那堪衰草连天,飞梅弄晚。
5、 多情自古伤离别。更那堪,冷落清秋节。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