猵獭 biān tǎ

词语解释

獭属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獭属。

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夫畜池鱼者,必去猵獭;养禽兽者,必去豺狼。” 高诱 注:“猵,獭之类,食鱼者也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轻重》:“水有猵獭而池鱼劳,国有强御而齐民消。” 宋 孔平仲 《二十二日大风发长卢》诗:“江豚踊吾前,猵獭作人立。”参见“ 獱獭 ”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iān pià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biān(ㄅ一ㄢ)

    ⒈  古书上说的一种獭类动物:“夫畜池鱼者必去猵獭。”

    其他字义

    piàn(ㄆ一ㄢˋ)

    ⒈  〔猵狙〕古书上说的一种似猿,头如犬的兽。

    异体字


  • (tǎ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獭(獺)tǎ(ㄊㄚˇ)

    ⒈  〔水獭〕哺乳动物,脚短,趾间有蹼,体长七十余厘米。昼伏夜出,善游水,食鱼、蛙等,毛棕褐色,是珍贵的袭皮。

    ⒉  〔旱獭〕哺乳动物,前肢发达善掘土,毛皮可制衣帽。是鼠疫的传播者。亦称“土拨鼠”。

    ⒊  〔海獭〕哺乳动物,体圆而长,毛皮很珍贵。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。通称“海龙”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otter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犭、赖声

    English

    ot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