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俗 biàn sú

词语解释

改变原有的习俗。

详细解释

(一)、改变原有的习俗。

《晏子春秋·问下二》:“昔吾先君 桓公 ,变俗以政,下贤以身。”《后汉书·应奉传》:“於是兴学校,举仄陋,政称变俗。” 唐 戴叔伦 《送谢夷甫宰馀姚县》诗:“到时应变俗,新政满 餘姚 。” 宋 曾巩 《熙宁转对疏》:“即位以来,早朝晏罢,广问廉听,有更制变俗、比迹 唐 虞 之志,此非羣臣之所能及也。”

百度百科释义

变俗,拼音是biàn sú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改变原有的习俗。

词语分字解释


  • (biàn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变(變)biàn(ㄅ一ㄢˋ)

    ⒈  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,更改:变调。变动。变法。变为。变革。变更。变通(把原定的办法略加改动以适应事实的需要)。变本加厉。变幻无常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become、change

    造字法

    原为形声

    English

    change, transform, alter; rebel


  • (sú)

    基本字义

    sú(ㄙㄨˊ)

    ⒈  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、礼节、习惯等:俗尚。风俗。习俗。约定俗成(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)。

    ⒉  大众化的,最通行的,习见的:俗名。俗语。俗曲。雅俗共赏。

    ⒊  趣味不高的,令人讨厌的:俗气。俗物。鄙俗。粗俗。庸俗。

    ⒋  凡世间,相对于仙佛僧道:俗人。世俗。僧俗。凡夫俗子。

    汉英互译

    common、convention、custom、secular、vulgar

    相关字词

    雅、僧

    造字法

    形声:从亻、谷声

    English

    social customs; vulgar, unrefined